6月5日,在马庄回族乡大陈庄村的麦收现场,一台秸秆打捆机正在收割完的小麦地里来回穿梭,不一会儿,一捆捆压制成型的秸秆便整齐地码放在田间地头。为有效促进秸秆综合利用、变废为宝,助力全乡牛羊养殖产业的发展,该乡鼓励各村种植养殖大户、养殖合作社等购置秸秆打捆机械,进行秸秆综合利用。
据不完全统计,每亩小麦收割后,对所产生的秸秆进行打捆,大约需要15分钟,可压制成型秸秆捆300斤左右,既解决了广大农民秸秆处理难的问题,又为他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,昔日的“老大难”成为今朝的“香饽饽”,实现政府、农户、企业三方共赢。
“近年来,马庄回族乡党委政府大力鼓励支持有条件、有意向的种植养殖大户开展秸秆打捆就地收购,不出田间地头,农作物秸秆便成为商品。”马庄回族乡副乡长何鹏说。
在叶邑镇万渡口村,一台台秸秆打捆机也是忙个不停,秸秆打捆成了群众收割后的一道重要工序。
该村利用回收的秸秆,生产有机饲料,销往周边地区的养殖场或造纸厂。据了解,该村约1600亩地,1000亩秸秆,能为村集体带来收益6万元左右。
“我们去年购置3台秸秆打捆机,让秸秆变废为宝,也为本村和附近的大型养殖场提供了便利。”该村党支部书记万振方说。
在邓李乡魏庄村,一辆辆秸秆搂草机、打捆机在收割完毕的麦田里来回穿梭,“吃”进一根根秸秆,“吐”出一捆捆秸秆方块,不一会儿,一捆捆压制成型的麦秸秆错落有致地摆放在田地里。
邓李乡今年种植小麦6万余亩,为做好今年夏收禁烧和秸秆回收再利用工作,夏收前,该乡党委政府早谋划、早安排,积极与黑龙江、安徽等地的秸秆收储企业联系,组织协调100多台打捆机、搂草机、叉车、平板运输车等秸秆回收装备,及时将秸秆打捆离地,不仅促进了秸秆的转化利用,避免了焚烧秸秆带来的大气污染,也为村集体经济拓宽了增收渠道。
在洪庄杨镇蒋湾村麦田里,秸秆回收大户李伟逢正通过农机联合作业的方式,对田里的麦秸秆进行集中收集。
“今年我们利用大型打捆机,将三个村3000多亩地的秸秆收集到一起,一共1200吨,大部分准备销往内蒙古、宁夏等地,预计能为村民增加收入30万元左右。”李伟逢说。
洪庄杨镇有耕地3.75万亩,近年来,该镇大力支持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社、秸秆回收大户做好农作物秸秆经营,用以点带面、整体推进的方法,促进全镇秸秆回收工作,扩大秸秆回收面,提高秸秆回收速度,有效遏制大气污染,全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%以上,农作物秸秆成了农民新的增收点。
近年来,叶县积极探索秸秆回收综合利用之路,在突出秸秆肥料化、能源化等利用的同时,重点推进秸秆还田、秸秆压块、秸秆打包收储等项目,从源头解决问题,助力农业增产增效。小麦秸秆回收再利用工作,既实现了农民增收,减轻了土地病虫害,又净化了生态环境。
目前,全县已投入各种拢草、打捆、打包、装载等秸秆回收机械500余台,回收秸秆面积40余万亩。
(李朋星 袁方盈 王亚军 靳源源 魏勇旭)
评论
网友评论:
共评论。点击查看